廣安市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,聚焦健全 “四個以學” 長效機制,創新構建 “立體式學習、浸潤式認同、實踐式賦能” 三維路徑,推動老同志從 “被動養老” 向 “主動作為” 轉變,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銀發動能。
立體式學習筑牢思想根基。以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為主陣地,嚴格落實 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制度,帶動近 5 萬名老齡黨員參與學習。拓展線上陣地,公眾號開設 “每日一學” 專欄推送圖文音視頻 220 余期,組織收看中省網上報告會百余場,線上參與率達 95%,并開展 AI 技能培訓助力跨越 “數字鴻溝”。打造 “理論、紅色、清風” 三大課堂,舉辦 “小平故里老干部大講堂” 230 余場,整合紅色資源開展沉浸式教學 120 余場,通過座談研討 300 余場凝聚思想共識。
浸潤式認同強化內核驅動。組建 10 支 “五老” 宣講團等基層宣講隊,以金錢板、三句半等形式深入機關、學校等宣講政策理論和紅色故事 700 余場。圍繞國之大者、省之大計、市之要情,組織 “我為廣安高質量發展出份力” 等大討論 50 余場,收集城鄉融合、同城融圈等意見建議數千條。組織老同志深入西渝高鐵廣安段、川渝高竹新區等重大項目調研 60 余場,開展 “重走改革開放之路” 考察 20 余場,在感受發展成就中強化政治自覺。
實踐式賦能貢獻銀發力量。實施 “青藍計劃”,370 余名老干部與青年干部結對傳幫帶;關工委每年開展立德樹人宣講 500 余場,結對幫扶青少年 2.9 萬人次。打造 “銀發智庫”,組織老同志圍繞同城融圈、鄉村振興等提出建議 150 余條,形成調研報告 15 篇,多項建議獲市委采納。引導老同志融入基層治理,涌現 “郭太平調解工作室” 等典型,“十心法” 調解方法獲全省推廣,助力社區糾紛化解與公共服務優化。
(廣安市委市直機關工委)